教师档案
李勤,博士,教授,博导,城乡规划系系主任,专业负责人。城乡规划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组专家;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智库成员;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评审专家;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村镇司传统村落研究工作组专家; 北京市工程类职称评审专家;住建部职称评审专家。主要从事城乡文化遗产保护、城乡有机更新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。
一、课堂·教室传新知
自2006年入校任教以来一直承担《场地设计》、《城乡规划设计(一)》、《城乡规划设计(二)》、《居住区规划专题》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,并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二等奖。教学中根据培养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,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,精心组织课堂教学。将课本知识生活化、现实化。例如在本科生二年级课程《场地设计》中,经常通过引用学生身边或比较熟悉的典型实例,对其悉心整理、精练概括,与理论知识进行融合,从而培养学生主动、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,加深对抽象原理的深刻理解。在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,增加师生互动,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问题,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。
场地设计课程教学成果 |
在本科三年级设计课教学中,指导学生引入新的设计理念,并从多维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,使其在掌握一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,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架构;设计中加入研究型内容,引导学生对于低碳、健康、共生等理论或理念进行深入探索,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联系。
我经常鼓励学生去寻找城市里那些被时间掩埋的故事,了解城市从过往到现在的发展变迁,只有深刻理解城市历史的价值,才能在这片土地上进行有意义的保护与传承;鼓励学生们关注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群,倾听他们的声音,理解他们的需求,讨论如何提升社区的生活质量,如何在保护历史遗产的同时,促进社会的包容性与可持续性。这样的研究增强了同学对城市发展的理解,也培养了他们对人文关怀的敏感性。指导的本科生荣获WUPEN CITY 城市可持续调研报告国际竞赛二等奖、“小空间 大生活——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” 入围奖、第十四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三等奖等20余个奖项。
本科生设计课部分成果 |
二、育人·春风化雨时
如何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规划人才,是规划教育者经常深思熟虑的问题。这一问题不仅关乎专业知识的传授,更关系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创新能力的培养。我在育人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和培养中,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策、社会发展和居民需求。这不仅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更为他们今后服务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政治思想基础,从而推动城乡的可持续发展。
交流、互动与调研 |
在教学实践中,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,充分利用校外学习场所进行实地教学,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。我带领并指导学生完成多个实际规划设计项目,每一次对城市的探索都不仅是对过往经验的反思,更是对未来可能性的展望。这种探索既是一场历史与现代的交融,更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城市发展的脉络与逻辑。
指导研究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荣获奖项30余项。其中指导研究生完成调研报告“共创新生一一北京市共生院更新模式现状调研及可持续性优化策略”在“2021WUPENiCity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与城市可持续调研报告国际竞赛”中荣获金奖,此赛事是国内城乡规划专业级别最高、最权威的竞赛之一。连续4年指导研究生荣获国家级奖学金共8人次,北京市优秀毕业生3人次,校优秀论文3人次。个人于2021年荣获校级教书育人标兵荣誉称号。
|
||
部分育人成果 |
三、科研·笔落即生根
结合实际教学和研究情况,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成果,主编出版14部专著和教材;发表论文80余篇。积极申报教科研项目,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。曾先后主持《基于生态宜居理念的保障房住区规划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》、《生态宜居理念导向下城市老城区人居环境整治及历史文化传承研究》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研究项目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及企事业单位委托教科研课题30余项;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10余项;这些课题涵盖了城市发展、社会治理、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,进一步提升了研究视野和学术能力。主持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课题《共生理念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设计中的实践研究》等教研教材项目10余项,教研项目的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,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。
同时,积极开展校企、校地合作,将韧性社区、城市更新等研究成果深入社区培训宣教,并与首钢建设集团合作编写《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系列技术标准》,与西安市房屋安全鉴定服务中心合作完成《西安市老城区住宅保护性更新改造模式研究》,与苏州天地源金山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完成《城市老街区保护传承规划设计研究》等,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建议,推动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传承的实践。在实践项目方面,主持完成昆明八七一创意工场规划设计、陕西柞水营盘镇香炉沟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等多个实际项目,这既是研究成果的有效应用,也是对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。这些实践项目不仅让我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,还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案例和学习机会,使他们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。
|
|||
|
|||
部分教科研成果 |
|||
企业座谈 |
社区调研 |
会议宣讲 |
社区培训 |
结语
“做人知足,做事知不足,做学问不知足”是我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自我要求,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,收获的是充实与喜悦。一份春华,一份秋实,面对未来,我将继续秉持城乡规划教育者的责任,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。